fbpx

感溫油墨設計指南:變色效果、應用案例與印刷技巧

手觸摸印刷品,印刷品就會顯現出隱藏的圖案,這是多數設計師對感溫油墨的想像。然而室溫和體溫太接近,導致感溫變色的效果不夠好。天氣熱時,手還沒觸摸,感溫油墨就已經變色;天氣冷時,手的溫度也比較冰冷,可能會觸摸許久卻仍沒有明顯的變色。這是感溫油墨在設計上最常見的考驗,到底感溫油墨要怎麼設計呢?讓我們從原理面,以及實際的案例,幫助大家未來在設計時能更有靈感。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常見的感溫油墨 印刷案例有哪些?

感溫油墨的印刷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男性同胞接觸感溫油墨的經驗特別多,相信大家都有印象,曾經流行打火機上的泳裝模特兒貼紙,用另外一支打火機加熱後,泳裝會消失不見,露出清涼的內在美。什麼?沒看過?那不是你的年代?沒關係,感溫油墨應用的例子可多了!全台各處大大小小的公廁經常可以在小便斗上看見的芳香除臭球,也有感溫變色的效果,據說也有助於增加男性同胞們的「精準度」。有些馬克杯上也會印刷感溫油墨,加入熱水後才顯現出隱藏的圖案。另一個成功並且廣為人知的產品是「擦擦筆」,很多人不知道原來也是感溫油墨的應用。原子筆的墨水經過摩擦加熱後會從有顏色轉變為透明無色。怎麼證明它是感溫油墨?你可以嘗試不要用擦的,而是拿去烤箱加熱,將會發現墨水也都會消失不見。消失的墨水再拿去冰箱降溫,又會再浮現出來!

 

感溫油墨需搭配合理的情境設計

雖然筆者舉的一些感溫油墨應用的案例,都是成功且日常可見的商品,但是感溫油墨應用的通用性依然非常狹窄,主因是其特異的使用情境,亦即「溫度改變」。上述的成功案例,從結果來看都會覺得很理所當然,然而其設計情境中都巧妙地讓「溫度改變」合理化,並且克服了諸多困難。

擦擦筆:利用摩擦生熱產生溫度變化,說起來簡單,但摩擦能產生多少熱?什麼材質的摩擦生熱效果比較好?會不會還沒摩擦就因室溫太高而導致油墨消失?感溫油墨的顆粒會否太大導致滾珠筆塞墨?

感溫變色馬克杯:馬克杯裝熱水是經常會遇到的情境,且熱水的溫度和室溫差異大,這是很成功的一種應用。

感溫變色打火機:用另外一隻打火機快速燒過貼紙,使其加溫,就可以有明顯的變色效果,在跟其他人借另一支打火機,並炫耀變色效果的過程,也能促進交際。

芳香除臭球:當體內的尿液直奔芳香球時,就可以有明顯的變色效果產生,這種屬於體溫變色。這種變色效果會比手摸變色更好,因為手的溫度通常是體溫較低的部位。

無字天書:有些特色廟宇會做無字天書的詩籤,讓信眾拿到燭火下加熱,顯現隱藏的文字,製造一種天諭的體驗。我們在武俠小說中也可見類似的應用,將秘密用隱形藥水書寫紀錄。其實在古代就有使用檸檬汁、牛奶等材料作為感溫油墨使用的紀錄。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影響感溫變色效果的關鍵因素

感溫油墨最大的特色就是溫度,而最大的難處也是溫度。如何設計一個情境,使溫度變化明顯,且合理?

手摸變色卡片:手摸變色是最常被提出的方案,因為不需特殊情境或道具,只要手摸就可以產生顏色變化,增進印刷品的互動效果。「體溫變色」最大的難處就在於體溫和室溫差異太小,且手的溫度又比體溫更低。導致成品要不還沒手摸就已經變色,要不手摸了半天還不變色。真的要設計手摸變色的效果,建議使用情境在冷氣房中,拉開室溫與體溫的差距。另外可以「哈氣」、「摩擦」或「精油燈」等的方式取代手摸,溫度變化會更明顯。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感溫變色奶瓶貼紙:為了避免牛奶溫度太高,燙傷小朋友,溫變奶瓶貼紙可以在高溫時變色作為警示。這項產品一直有在市面上販售,但筆者個人認為其為相對反向的案例。這個產品可能只對新手爸媽有幫助,泡過牛奶不用多少次,就可以熟悉冷熱水的比例了,稍微熱或冷都只是口感的問題,不會造成傷害。因此不能說這產品失敗,只能說是所謂的「小廢物」。

 

感溫油墨的原理

為什麼常見的感溫油墨都是深色或黑色的?

多數人所知所見的感溫油墨都是可逆型感溫油墨,亦即變色後可以再透過溫度改變,回復原色。可逆型的感溫油墨通常都是低溫呈現特定色彩,而在高溫時轉變為透明無色,因此多數做法都將感溫油墨作為「遮蔽層」,在感溫油墨下方印刷彩色圖案。低溫時呈現感溫油墨的顏色,而在高溫時感溫油墨轉為透明,顯現出底層的彩色圖案。因此感溫油墨做成黑色或深色,就是為了遮蔽效果好。其實也有很多其他顏色的感溫油墨,但遮蔽效果不好,自然就乏人問津了。

值得留意的是,感溫油墨的變色並非瞬間發生,而是隨溫度變化逐漸轉變。通常,回色溫度會低於變色溫度。因此若溫度不夠低,或者變色後尚未恢復到原始顏色,都可能導致油墨的遮蔽效果變差。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不可逆感溫油墨是什麼?

顧名思義就是變色以後就無法恢復原狀的感溫油墨。這種不可逆感溫油墨通常是低溫呈現透明無色,而在高溫時呈現特定色彩。因此很適合作為高溫的警示作用。其不可逆的特性同時是他的缺點,也是最大的優勢。因為不可逆,所以是一次性使用,像馬克杯這類重複使用的商品就不太適合。然而不可逆,也有留下證據的作用,例如確保低溫產品在運輸過成中沒有接觸到高溫的環境;此外在防偽的領域也會用以確保包裝未經高溫加熱試圖軟化封口標籤,進而不法拆封、調換內容物。另外,宮廟製作的詩籤,拿到燭火下加溫後顯字,也是不可逆感溫油墨的應用。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如何設計更具創意的感溫油墨產品?

體溫與室溫差異小,若要提高變色精準度,需克服技術挑戰。但這類技術開發費時且成敗難測。因此感溫油墨的創意需從「創造溫度變化的情境」著手!

冰書-互動童書設計

既然無法改變體溫,就想辦法改變產品的溫度,冰書是一本要放在冰箱裡的書,要觀看時才拿出來。哈氣或者手摸都會變色,讓圖案消失不見。透過閱讀互動的過程,傳達地球暖化的議題。

常見的感溫油墨都是加溫後顯現圖案,感溫油墨作為遮蔽層,因此在低溫時都是黑漆漆的一塊。而冰書的設計逆向操作,在低溫時呈現彩色的感溫油墨,加溫後反而是消失不見的!首先他創造了一個明確溫度變化的情境,接著又逆向操作,讓感溫油墨有不同的表現方式,更善用了感溫油墨也可以有豐富色彩的特點,而不執著於遮蔽的功能,這是非常有創意的特點。你覺得沒什麼?光是把書放到冰箱裡就是挑戰市場接受度的一大障礙!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圖片來源:網路

 

燒肉中山價目卡-菜單設計

既然無法改變室溫,就想辦法改變產品的溫度,燒肉中山的價目卡在常溫時是黑底,只看得見燙金印刷的Logo圖案,放到烤爐上加熱後才會顯現價目卡的內容。這樣的情境設計與燒烤的用餐環境整合的非常巧妙,給用餐者印象深刻的點餐體驗。你覺得沒什麼?光是把紙張放到烤爐上烤,就是一大挑戰!紙會不會燒起來?會不會捲?會否褪色…

從結果來看,或許會覺得:喔~就是感溫油墨啊~很常見啊~但其實巧妙之處在於情境的設計與印刷工藝的整合,若執著於在室溫情境中的體溫變色,將難以走出新的創意,還有什麼情境能創造出明確的溫度變化,讓感溫油墨能大展身手呢?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感溫油墨怎麼設計?印刷前必須知道的事!

 

《燒肉中山》感溫油墨菜單 實境展示


想了解更多感溫油墨應用?歡迎聯繫我們討論你的印刷需求!

Google Transla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