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完形計劃?學習型組織?企業學思達?
「完形計劃」希望能形塑一個生態,人們樂於在其中生活、學習、工作、成長。這個生態不只內部活絡,也可以不斷成長茁壯,甚至與旁支生態融合,從小樹苗與蜜蜂,成長為一片森林。
「產品如何定價?」和學習型組織有什麼關聯?
當產品的利潤空間比較低時,生產人員會抱怨:做得要死要活才這點錢?
談到要提高售價,業務人員就會抱怨:原本價格就賣不出去了,還要漲價?怎麼賣?
設計人員會抱怨:我的設計創意怎麼能用我的工時來計價?
產品的定價策略直接影響公司的營運,當然與公司的每一位同仁息息相關,但定價不是業務或老闆的工作嗎?為什麼要讓所有同仁共同參與呢?
- 凝聚公司治理的共識:價格是影響公司營運的關鍵因素,如果公司同仁對價格的評判基準差異過大,可能也代表同仁們對公司治理的價值觀有明顯的落差。價值觀差異過大,又缺乏溝通與共識,如何能共事?如此便違背學習型組織的精神了!
- 換位思考:若說每個人都要學習報價策略,多數人直覺反應會是:「我只是提供意見,這不是我的專業,不要來問我。」這是個矛盾的議題,若無法站在報價者的角度,周密得擬定報價策略,又如何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呢?若彼此的意見有明顯差異,又不尋求共識,是否溝通的鴻溝就會愈來愈大呢?
全能估價王的「自學」
我們不能單就產品的成本來做估價,這是多數教學的基本論調。亦即要展現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將其轉換為有說服力的價格。但是要怎麼做?這才是最頭痛的地方。
在RBAY的這篇教學中,列出了一個價值(Value)的公式,是個不錯的切入點。
v=(成果*可行性) / (時間*努力)
將抽象的產品價值,拆解成四項較具體的項目,再與市場上現有的商品相比較,或許能更有利基去擬定一個符合商家與消費者認定的價格。
全能估價王的「思考」
我們讓學員自行準備一項商品,並參考教學的內容擬定定價策略:
- 思考如何向大家介紹這項商品
- 擬定一個價格
全能估價王的「表達」
學員們輪流上台介紹自己的產品,並給大家估價,最後選出「定價王」與「估價王」。
學員們踴躍搶答,猜猜定價到底是多少呢?
定價王:當客戶的喊價愈接近定價時,表示產品的定價符合客戶心中所認定的價值。
估價王:正確猜到定價次數愈多,就是估價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