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企業學思達之 豪兔說故事 | 你會說故事嗎 | 學習型組織養成計劃

最近聽說推理大師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找了十幾位作家以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的畫作為主題,寫了一本四百多頁的小說,不禁讓人驚嘆,同樣一幅畫,在大師眼中是一部偉大的巨作,而在才思枯竭的普通人如我眼中只是一眼撇見的似乎很有名的畫作。

想想平常對身邊發生的大小事情似乎都看得極為表面,即使稍微看的深入一點點也不見得有詞彙可以訴諸言詞。在休閒上,需要的刺激與體驗愈來愈上癮,想像力愈來愈退化貧乏;在工作上,只看得到事情的表徵,想不到背後的深意,更難以擬定未來的計劃,更別說欲清楚表達了!

淩雲是一群奇妙的人組成的怪奇團隊,每個月開一次半天的全員會議,會議中花一小時的時間討論「學習」這件事,這是總經理從創業以來一直不變的理想,欲建立一個「學習型組織」,有感於此,找到了楊育嫙老師在語文教育論壇中發表的文章,本想這樣國小的課程對成年人來說會否太過小兒科,沒想到實際執行起來確實可以看出團隊的看圖說故事能力確實有點小兒科,但另一方面又在一個小時的活動中看出這樣的學習方式確實加深了觀察的深度,同時還延伸出意外的創意訓練效果。

這個學習活動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看」、「思」、「說」,在看的階段,主持人引導大家去觀看圖畫的表徵,例如裡面有哪些人物、服飾、景物;在思的階段,讓大家想想圖畫中的角色在想些什麼?有什麼心情感受、發生了什麼事?;最後說的階段,主在透過角色扮演,來達到換位思考並整合前兩階段的心得,模擬圖中的角色做一個話劇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快速整合釐清所有事情在概念組織圖中的相對關係。

這個案例的圖畫其實很單純,是個白色大嘴鳥變成黑色烏鴉的故事,然在觀察的過程中,竟然真的能看到更深入的細節,這邊強調「竟然」不是誇飾,一個國小課本中的四格漫畫,有何深度可言?又有誰會認真觀察並體悟?這邊列舉幾個有趣的觀察

  1. 烏鴉為什麼是白色的?
  2. 那不是烏鴉,是大嘴鳥
  3. 貓頭鷹開的是餐廳嗎?
  4. 大嘴鳥不是羨慕孔雀,其實是迷戀孔雀,希望和他在一起

再深入觀察的過程中,逐漸「歪掉」,大家三言兩語,愈討論愈熱烈,愈來愈多創意的「分析」出現,這才驚覺,原來…

創意源自於觀察的深度

列舉幾個歪掉的例子,有些真的蠻歪的請包容

  1. 烏鴉:蛤?我的腋毛怎麼不見了?(全身羽毛都變黑所以看不到了)
  2. 貓頭鷹其實是開印刷廠的
  3. 貓頭鷹是夜行動物,所以覺得黑色是最漂亮的顏色
  4. 麻雀是大嘴鳥的正宮,貓頭鷹是麻雀的閨蜜,討論好要一起整這個花心的大嘴鳥
  5. 講到這邊已經歪到不行,但也投射出大嘴鳥是男的、麻雀是女的這樣的性別區別,結果竟有人語出驚人的說…那大嘴鳥是彩虹囉!因為只有雄性的孔雀會開屏!

在「說」的階段,當然更是胡搞瞎搞一起來了!一張小兒科的圖畫能玩到這個程度也真是出人意表,未來是否能繼續延伸來討論更多更深入的事物呢?在這團隊中沒有一位「老師」,沒有人有教學的經驗,但自行組織起一個學習活動,老實說也是跌跌撞撞,瞎子摸象,每每只要有超出預期的結果,儘管不是什麼大學問,也覺得興奮不已,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生活著,也同時在探索著活著的意義。

Google Translate »